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攻略 > 桥上风景与看客:一场互为景观的诗意邂逅

桥上风景与看客:一场互为景观的诗意邂逅

2024-11-11 20:45:09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桥上风景与看客:一场互为景观的诗意邂逅 1

卞之琳的《断章》无疑是极具智慧的一首短诗。全诗如下:

桥上风景与看客:一场互为景观的诗意邂逅 2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断章》仅四句三十二字,但其涵意却极为丰富,带给我们一种很奇特的审美体验。它的美不像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面,而像一幅淡雅隽永的写意山水画,需要我们悉心体味和反复琢磨。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男子或女子偶然走上了小桥,并很不经意地向桥下看了一眼,看到了如画的风景,但他自己又不自觉地成了楼上看风景人眼中的风景,这一不期而遇的情形,该是多么惊喜,多么浪漫!诗人将这一幕定格,为我们裁取了一个非常美丽的瞬间。同时,那看风景的人也成了风景,该是多么有意思啊!这就不仅仅是喜和浪漫了,更有哲理蕴含其中了。其实,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奇缘巧合,或者不经意的时候,彼此便成为对方的风景。而且你未必知道,你也是别人眼中的风景,甚至这已经成为别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你在看着风景,多么怡然自得;别人在看着你的同时,又是多么地羡慕你。这时你本身就是快乐、美好和诗意的化身。而且不经意间你也成就了别人的快乐、美好和诗意。但有多少人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呢?你无意识地在创造美好,但你也可能会无意识地在破坏美好。看风景的时候,心情很重要,它决定了风景是否美丽;别人看你的时候,心情也很重要,它决定了你的形象是否美好。我们不能左右别人的心情,但可以修炼自己的心情。风景是由人看的,我们是别人眼中的风景,同时我们也欣赏着别人的风景。我们要珍视那些不期而遇,因为它稍纵即逝;我们要用最好的心情去创造美好,让它定格在我们的记忆里,去成就别人的快乐、美好和诗意。

如果说,上一节写的还是实实在在的“风景”,那么,到了下一节,诗人要表现的便是一种意象中的情景了。这一节诗句更具有哲理性。还是那样的画面,但是“明月”加入了进来,并且是那样的如梦如幻,“装饰了你的窗子”,让你意想不到,却又欣喜不已。当此时此刻的“你”怀着惊喜、惬意的心情去欣赏这“装饰了你的窗子”的“明月”时,说不定另外一个人也正倚窗远望,对着美丽的月亮遐想、憧憬、向往。哦,他心中的那个月亮又恰恰就是你。由此可见,自然界的美可以成为风景,人更可以成为风景,甚至人造的物品(如窗子)在不经意间也能成为风景。然而,这一切的美都因为有一个美好的看风景的人。当你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时,恰恰你又在用月亮装饰着别人的梦。其实,人人都在互相装饰,也就是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别人梦中的美好景致。当你心怀着美好的情愫去看风景、看人、看生活时,那么,你所看到的一切也都将成为你眼中的美好景致,反过来,“明月”又能“装饰你的窗子”,也即“美”也能照亮你的内心,丰富你的灵魂,愉悦你的生活。这其实也告诉人们:人要看重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而不能一味地生活在别人身上、别人的眼里,那会迷失自我的。生活的主角是我们自己,但我们也要时时做一个好的观众,去欣赏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成为别人眼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当然,诗中也透露了一丝物我为一、相互依存的思想,那明月不也在静静地陪伴着你吗?你的心灵不也照进了明月的清幽和宁静吗?我们也能从中体味到一种物我两忘的、主体融入客体的宁静和谐的美感。

然而,本诗的写作却并非是诗人的灵感突发所得,而是他多年思考和酝酿的结果。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写《断章》时,说明诗人对于相对的宇宙观还未能把握,可是对于我却是已经认真地体验过了。‘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还不过是相对论。‘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到了我的后期,更感觉到认识了限制了我,即是认识了我的所知者阻碍了我,使我没法认识未知者。”这段话从诗歌的创作谈起,涉及到诗歌的欣赏和艺术的本质等方面,值得我们认真咀嚼和体会。我们阅读这首诗,感受到的是“一刹那的意境”,是从一些很寻常的图画中经过巧妙的艺术处理,产生的新奇的意蕴和境界。如果我们说诗的艺术就是从有限跳到无限,从刹那跳到永恒,那么《断章》在表现从有限到无限、从刹那到永恒的时空交错转换的诗意方面,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从构思来说,它体现了一种由彼此相互独立的意象经过艺术处理后构成的一幅更加深邃悠远的图画。当我们把它与其他一些类似题材的作品相比较时,就会看到它突出的独创性。如“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这里的“别”与“逢”,“浮云”与“流水”都好像一幅幅鲜明的图画,但没有将看图人与画中人联系起来。又如司空曙的《云阳馆与韩绅宿别》:“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对青壁,落日映苍烟。”这里的“乍见”“相悲”“孤灯”“落日”也像一幅幅图画,但是画面中的人依然是画面的主体,缺少的正是这种主体与客体之间交融转换的关系。另外,象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写的客观事物,也与观赏者产生了一种特定的关系,但由于是在说理,也就缺少这种关系赖以存在的意境之美。比较起来,只有卞之琳的《断章》所表现的意境才是这种心物交融、物我两忘的典型。当然,象这样短小的抒情诗,并不承担哲理的传布和情感的抒发,但是否应该有点意蕴,给人一点深长的思考呢?在这一点上,《断章》做得很出色。它以一个“装饰”的意象为核心,形成了互相映衬的两个艺术画面,揭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世间万物相互依存、相互关联,这也是一个哲学的普遍命题。人们也常常在客观上互为风景,互相构成彼此的背景或前景,人生也因此充满了各种新鲜的意蕴和美感。因此,我们要珍重这些难得的机缘,感谢命运赋予我们的这一次次“看风景”和“被看”的机会,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道美好的风景,用爱和智慧去创造更多的美好和诗意。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