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攻略 > 《论语》十二章:高中必读的经典智慧及其现代译文解析

《论语》十二章:高中必读的经典智慧及其现代译文解析

2024-11-16 20:59:08

《论语》十二章的翻译如下:

《论语》十二章:高中必读的经典智慧及其现代译文解析 1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这一则中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和交友乐趣,以及为人的气度。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这一则主要讲治学的人要加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传”指受之于师,“习”指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四十岁时能通达事理,不致迷惑;五十岁时我懂得上天的意旨;六十岁时能明辨是非,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

这一则中,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身养性的过程。这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一个过程。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学过的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个)当老师了。”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的,强调温习学过的知识的必要性,因为只有“温故”,才可能达到“知新”的目的。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的,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的生活,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这一则中,孔子对颜回做了高度评价。颜回“不改其乐”,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追求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这一则中孔子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这里应为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这一则里,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态度,意思是要向他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观察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10.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撤换它的主帅;但是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被强迫改变的。”

这一则讲的是人的志向。“理想”这个词,在孔子生活的时代被称为“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志”的高度重视。

11.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这一则讲的是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

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这中间了。”

这一则主要讲了教育方法问题,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论语》十二章的翻译。这些语句涵盖了学习、交友、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多个方面,都是孔子及其弟子们智慧的结晶,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