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诸葛亮《诫子书》经典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名为《诫子书》。全文虽短,却言简意赅,主旨深远,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开篇,诸葛亮便以“君子之行”为引子,提出了修身养性的两个关键要素:“静”与“俭”。他认为,真正的君子,应当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这里的“静”,并非指静止不动,而是指内心的平静与专注,是排除杂念,全神贯注于修身养性的过程。而“俭”,则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对物质欲望的节制,通过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德行,使之心境淡泊,不为外物所动。
接下来,诸葛亮进一步强调了淡泊与宁静的重要性。他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可以说是《诫子书》的精髓所在。诸葛亮认为,一个人只有保持淡泊宁静的心态,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追求远大的目标。淡泊,是对名利的超脱,是对物质世界的淡然处之;宁静,则是内心的平和与安定,是专注与坚持的力量源泉。只有淡泊与宁静,才能使人免于世俗的纷扰,专注于内心的成长与提升。
在阐述了淡泊与宁静的重要性之后,诸葛亮又提出了学习与才识的关系。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句话,既是对学习的深刻认识,也是对才识与志向的辩证阐述。诸葛亮认为,学习必须静心,只有心无旁骛,才能深入钻研,取得真知。同时,才识也需要通过学习来积累和提升,没有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而志向,则是学习的动力和目标,没有坚定的志向,就无法持之以恒地学习,也就无法取得真正的成就。
然而,诸葛亮也深知,学习并非一帆风顺的过程。他告诫儿子,要避免放纵与懈怠,因为“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放纵与懈怠,会使人失去前进的动力和勇气,无法激励自己奋发向上;而偏激与急躁,则会使人失去冷静和理智,无法陶冶性情,培养高尚的品德。因此,诸葛亮强调,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意志,以应对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诸葛亮又提出了对时间的珍惜和对未来的展望。他说:“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句话,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慨,也是对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诸葛亮深知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因此他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努力奋斗。否则,一旦年华老去,意志消沉,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无法融入社会,无法为社会做出贡献。到那时,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诫子书》不仅是一篇家训,更是一篇充满智慧与哲理的人生指南。它告诉我们,要修身养性,必须保持淡泊宁静的心态;要增长才识,必须静心学习;要成就事业,必须有坚定的志向和不懈的努力。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珍惜生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难。
诸葛亮的《诫子书》,不仅是对儿子的殷切教诲,更是对后世子孙的深深期望。他希望儿子能够继承自己的志向和品德,成为一位有德有才的君子。同时,他也希望后世子孙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修身养性,提升自我,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诫子书》的语言简练而深刻,文字清新而雅致。它用短短几句话,就概括了人生的真谛和修身的秘诀。这使得它成为了一篇流传千古、历久弥新的经典之作。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社会如何发展,《诫子书》所蕴含的智慧和哲理都将永远闪耀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里,《诫子书》更显得弥足珍贵。它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专注,不被外界的喧嚣和诱惑所干扰;要珍惜时间和机会,不断学习和成长;要坚定自己的志向和信念,勇往直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和理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诫子书》是一篇充满智慧和哲理的经典之作。它告诉我们如何修身养性、增长才识、成就事业;它提醒我们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 上一篇: 百合花折纸教程:详细步骤教你折
- 下一篇: 如何轻松关闭手机上的HD图标?
-
《诸葛亮《戒子书》原文:智慧与修身的家训瑰宝》资讯攻略10-31
-
诫子书中的高远志向座右铭是什么?资讯攻略10-26
-
探寻“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深刻内涵资讯攻略11-13
-
《揭秘京剧经典〈空城计〉:“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的绝美唱词》资讯攻略11-19
-
周瑜三气经典情节深度解析资讯攻略11-03
-
京剧《空城计》的唱词是什么?资讯攻略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