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是哪一年哪月哪日发生的,又称什么?
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又称双十二事变
1936年,中国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抗日救亡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这一背景下,一场震惊中外的事件——西安事变悄然酝酿,并于12月12日爆发。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其发生与发展均对当时的时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36年初,主席、周恩来、彭德怀等中共领导人联名发出《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表达了与东北军联合抗日的愿望。同年2月,中共宣布开始东征抗日,积极寻求与东北军的合作。4月9日,张学良驾机飞抵延安,与周恩来进行了会谈,双方达成了初步的抗日救国协定。然而,尽管抗日救亡的呼声高涨,但蒋介石政府仍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红军和东北军进行围剿。
同年9月,中国我党与东北军正式签订了《抗日救国协定》,双方进一步明确了共同抗日的立场。然而,蒋介石对张学良的抗日主张始终持反对态度,并严令张学良、杨虎城率部“进剿”红军。在这种情况下,张学良、杨虎城深感国家民族危亡在即,决定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以促使其改变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6年12月12日清晨,按照张学良、杨虎城商定的计划,东北军一部包围了华清池,扣留了蒋介石。与此同时,第十七路军也控制了西安全城,扣留了在西安的国民党军政要员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人。这一事件迅速震惊了中外,史称“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杨虎城立即通电全国,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些主张表达了张学良、杨虎城等爱国将领的抗日救国愿望,也反映了全国民众的迫切要求。
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政府迅速作出反应,一方面谴责张学良、杨虎城的“叛国”行为,另一方面则积极寻求和平解决事变的方式。在了解到张学良、杨虎城和我党并不想加害蒋介石,而希望和平解决事变的态度后,南京政府于12月22日正式派出谈判代表宋子文、宋美龄到西安,与西安方面进行谈判。
12月23日,张学良、杨虎城同宋子文、宋美龄进行了谈判。在谈判中,张学良、杨虎城坚持其八项主张,并要求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经过多轮磋商,蒋介石最终在12月25日接受了这些条件,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奠定了基础。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首先,它迫使蒋介石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开始走上联合抗日的道路。其次,西安事变促使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最后,西安事变也促使全国民众进一步觉醒,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回顾西安事变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张学良、杨虎城等爱国将领的英勇无畏和爱国情怀。他们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不惜以身犯险,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体现了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我党在西安事变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事变发生后,中国我党积极支持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行动,并帮助他们与南京政府进行谈判,最终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
此外,西安事变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才能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张学良、杨虎城等爱国将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才毅然决然地发动了西安事变。他们的行动不仅得到了全国民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也赢得了历史的尊重和赞誉。
西安事变虽然已经过去了多年,但它的历史意义仍然值得我们深刻铭记。它告诉我们,在国家民族利益面前,个人的得失和恩怨都应该放在一边。只有团结一致、共同奋斗,才能实现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处理国内矛盾和问题时,应该采取和平、理性的方式,避免使用暴力和武力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保障人民的幸福和安康。
总之,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抗日民族
- 上一篇: 建行手机银行怎样在线预约排队取号?
- 下一篇: 轻松学会:将可立拍视频保存到手机相册的方法
-
澳门回归是在哪一年的哪月哪日?资讯攻略11-23
-
卢沟桥事变具体是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发生的?资讯攻略01-11
-
揭秘:西安事变发生的具体年份是哪一年?资讯攻略11-03
-
揭秘: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具体年份是哪一年?资讯攻略11-23
-
汶川地震具体是哪一年几月几日发生的?资讯攻略11-08
-
揭秘:四川地震具体发生在哪一年?资讯攻略11-11